第66章 入侵者(1 / 2)

终极战争 闪烁 1767 字 15小时前

第六十六章 入侵者

入侵者所在的微宇宙,比人类所在的微宇宙,也就是太阳系复杂得多。

那是一个双恒星星系。星系的中央,有一颗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,在黄道面上总共有三十多颗行星,其中一颗行星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三分之二,并且在诞生初期就成为了星系里的第二颗恒星。因为质量相差过于悬殊,所以这颗较小的恒星被俘获,成为了那颗较大恒星的行星。

入侵者的母星,就是这颗较小恒星的一颗行星。

严格说来,应该是整个星系中的一颗卫星。只是这颗卫星同样很大,体积大概是地球的两倍,质量是地球的一点四倍,表面重力与地球相差不大,而且海洋的覆盖了星球表面的百分之九十。除了广袤的海洋之外,星球上只有很少的陆地,而且全是面积不大的岛屿,最大的一座岛屿与英国差不多。

只不过,这并非整个星系中,唯一产生了生命的星球。

在星系的生命带里,总共有七颗行星,其中三颗行星上有液态水,也就具备产生碳基生命的生态环境。只是这三颗行星上的自然条件都很恶劣,其中一颗行星的质量差不多是地球的一百倍,表面重力是地球的十倍。另外一颗行星的轨道离心角太大,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的轨道周期处在生命带里,而在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里,要么极热、要么酷寒,只存在极为低等的生命体。还有一颗行星没有足够强大的磁场,也就无法抵挡来自主恒星的风暴,只在两极的低洼地区存在液态水。

相对而言,入侵者诞生的那颗星球,自然环境最为理想。

与人类一样,入侵者同样来自海洋。不同的是,入侵者一直在海洋里,并且在海洋中进化出了智慧。

也就是说,入侵者是一种海洋生物。

在进入了自我进化阶段之后,也就是在掌握了极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后,入侵者才基本上脱离了海洋。

也就在这个阶段,入侵者的进化出现了分化,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形态。

一种是保持原来的面貌,即更加适合在海洋里生存,保留下了类似于鳃的呼吸器官,更适合在海洋里活动的体形,还有以声音为住的交流方式。一种则完全变了个样,成为了一种依靠依靠双足行走,前鳍进化成了前肢,以及类似于肺的呼吸器官。第三种介于之间,保留了鳃,同时由进化出了肺,具有两栖生存能力。

有趣的是,这三种形态各异的智慧生命,在基因上的差别却非常小。

三种智慧生命的差别,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上。这就是,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的智慧生命表现得更有侵略性,而保持原始面貌的智慧生命则较为温和,两栖智慧生命则以聪明狡诈见长。

在科技得到飞跃之后,入侵者用很短的时间就控制了整个恒星系,在另外三颗拥有自然生态环境的行星上建立了殖民地,并且开发了太空城市,在次恒星的行星上,建立了众多以开采资源为主的基地。

虽然没有外来入侵,但是严酷的生存环境,急剧膨胀的数量,还有三个不同种群之间的资源争夺,给了入侵者足够的发展动力,让入侵者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,也让入侵者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自我进化。

相对而言,人类的生存环境太理想了。

从某种意义上讲,在灾难纪元之前,人类的科技文明驻足不前,与人类没有遇到严酷的生存压力有直接关系。即便拿人类的历史来看,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时代,都伴随着严酷的生存竞争,哪怕只是人类内部的、也就是国家与民族间的生存竞争。在此之后,长期的和平,让人类失去了自我前进的动力。

显然,入侵者根本没有这么理想的生存环境。

虽然从理论上讲,入侵者的母星,也就是那颗几乎被海洋完全覆盖的卫星,拥有几乎取之不竭的资源,但是三个种群的相互竞争,以及较为特殊的繁殖方式所导致的数量剧增,给入侵者制造了极大的麻烦。

要知道,三个种群的入侵者都是卵生生物。

在自然进化阶段,卵生生物的存活率非常低,可是在进入了自我进化阶段,随着科学技术的增长,卵生生物的繁殖效率比胎生生物高出好几倍。在存活率有了保证之后,卵生生物一代就能繁殖数十、甚至数百个后代。相比之下,人类的繁殖效率就太低了,一代人最多繁殖十多名后代。

这些因素,无一不迫使入侵者开拓新的领地,拓展生存空间。

事实上,入侵者所在的恒星系,比太阳系大得多,有足够多的星球,即便某些星球的环境极为恶劣,也能够依靠科技手段,进行环境改造。在太阳系里,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,即便木星与土星的某些卫星上,有可能存在液态水,甚至有可能存在类似于细菌的低等生命,但是要将其改造成能够供人类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,却是一件很费力,而且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的事情,还需要足够多的时间。

问题是,科技大爆发产生的强劲动力,很快就让入侵者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。

在完成了对本星系的开发之后,入侵者把目光投向了星系之外的宇宙空间,并且开始了向外层空间殖民的准备工作。

也就在这个时候,入侵者发现,它们所处的不过是一个封闭的微宇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