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九十九章.德庆再微服(2).(2 / 2)

摄政大明 虫豸 4991 字 1天前

发现了这般情况之后,德庆皇帝勉强压制了怒气,又问道:“朕记得……国库各仓还有不少数量的存粮?”

赵俊臣吓了一跳,连忙道:“陛下,目前还不到万不得已,可不是开仓放粮的时候,若是现在放粮平息粮价,等到真正粮荒之际朝廷就无粮可用了!到时候一旦是有了流民之乱,可又如何是好?”

听到“流民之乱”这四个字,德庆皇帝顿时也是吓了一跳。

对於封建统治者而言,流民之乱不啻於王朝灭亡之迹象,任何一个朝代,无论它从前是多么的辉煌强大,一旦是经历了大规模的流民之乱,都必将是由盛转衰。

德庆皇帝沉声问道:“那你可有什么办法平息民间粮价的屡屡高涨?”

赵俊臣也是早有准备,答道:“臣倒也有些办法……但这个办法必须要陛下配合才行。”

德庆皇帝深深看了赵俊臣一眼,已是明白了赵俊臣今天领他来东大街的真实意图,问道:“究竟是哪些办法?你具体说一说。”

赵俊臣轻声说道:“首先,是希望陛下您能继续支持臣的农务改革之推行,今后一旦是再有中枢或地方衙门阳奉阴违,还望陛下您一定要重惩不贷、以儆效尤,可不能再像从前一般轻易放过了!目前开春不久,若是能有陛下的鼎力支持,赶在今年秋收之前,农务改革计划依然还有部分成功的可能。”

德庆皇帝若有所思,但并没有立刻回应赵俊臣,而是追问道:“还有呢?”

赵俊臣答道:“还有就是……从那些大户手中强行收粮!民间百姓确实是存粮不多,国库各仓的存粮也是不多,但民间各地的大户手里还是有些余粮的,但他们眼见到民间供粮不足,却纷纷是把粮食藏了起来不愿售卖,就等着粮价进一步高涨赚取暴利,但这般行为也就进一步推升了粮价的高涨,可谓是恶性循环。”

德庆皇帝这一次则是直接反驳道:“强征民间大户?你是想要逼他们造反吗?这可不成!”

有史以来,所谓“流民之乱”固然是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,但真正终结一个王朝的敌人,却从来都不是流民,而是门阀豪族的造反——至少在李自成灭明之前是这样的——但这个世界的李自成并未成功,刚冒头就被这个世界的崇祯皇帝给掐灭了,所以德庆皇帝遍观史书总结规律之后,虽然会把流民之乱视为大患,但他更不敢太过於逼迫民间的门阀豪族。

从这方面而言,在赵俊臣所熟悉的历史时空之中,李自成灭明的事迹可谓是意义重大,因为这件事情让统治者们终於意识到了官逼民反的可怕后果,也终於意识到了百姓造反的后果严重性丝毫不逊於门阀豪族的造反,所以随后的清朝统治期间——这个朝廷虽是异族统治,不为后世许多人所喜——但必须要承认它前期对待寻常百姓的态度要稍好一些,对待门阀豪族的态度则是更为严苛一些,较之明朝存在着许多区别。

赵俊臣自然是明白德庆皇帝的想法,事实上他本人也不敢普遍得罪民间的门阀豪族,但他如今敢提出这般建议,也是早有准备,进一步解释道:“准确的说,并不是强征大户,而是与民间大户做一场交易!交易的内容,则是粮食与土地!

陛下,根据太子殿下的计划,他很快就能收罗到藩宗们的确凿罪证,到时候必然会有大批藩宗要被朝廷削去爵位、查抄家产……到了那个时候,朝廷赏赐给藩宗们的数十万亩田地也会收归朝廷所收!但朝廷根本没有余力组织百姓耕种这些田地,不妨是把这些田地在民间进行拍卖!

这场民间拍卖,条件有二,其一是民间大户们只能用粮食购换田地;其二是民间大户购换到田地之后,除了每年缴纳粮税之外,还必须要每年以市面最低价格、售卖给朝廷一定数量的粮食,持续十年时间!

这样一来,朝廷不仅是很快就能从民间大户手中收到大批粮食,随后十年的粮食征收也会大幅增加,粮荒问题自然是大为缓解!”

德庆皇帝若有所思,也觉得赵俊臣的建议是一个可行之策,但他依然是没有立刻答应。

毕竟,德庆皇帝心中早已经打定主意,等到朝廷从藩宗手里收回赏田之后,就要把这些田地尽数变成皇庄,大幅增加皇家财产,而赵俊臣的提议虽然是於国於民有益,但显然是会让皇家利益受损。

最终,德庆皇帝只是沉默不语的向前走去,然后进入了附近一家粮行打探情况。

在这家粮行之后,德庆皇帝详细询问了最近几月的粮价变化,然后又得知了各地粮行如今眼看到粮价高涨、於是纷纷囤粮限售的事情。

询问之后,德庆皇帝迅速离开了这家粮行,然后又去了其余几家粮行打探情况,得到的消息也是一般无二。

在此期间,德庆皇帝还屡次与附近的百姓闲聊,愈发深切的认识到了粮荒问题的严重性,表情也是愈发阴沉。

於是,德庆皇帝结束了他的行动之后,终於是再次与赵俊臣说话了。

“俊臣,你也知道,朝廷收回赏赐於藩宗的田地之后,这些田产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归於内帑、建为皇庄的!若是尽数卖给民间,只怕是不合规矩啊!”

违规微服私访的德庆皇帝,这个时候再次想起了朝廷规矩的重要性。

与此同时,德庆皇帝也再次称呼赵俊臣为“俊臣”,语气温和了许多。

赵俊臣很是了解德庆皇帝的守财奴性格,所以他依然是早有预料,答道:“陛下,国库虽然没有余粮,但今后几年的余银则是会渐渐宽裕,从前的问题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!今后不妨是让国库拿出银子与内帑皇庄的田产进行交换,这样也不会让皇家吃亏……当然,国库虽是渐有余银,但目前还不是特别充沛,这笔银子就以十年为期逐年支付,另还会支付一定的利息,您觉得如何?”

德庆皇帝沉思片刻后,终於是态度松动,答道:“你回去之后,把你的建议详细写成一份奏疏呈於朕,让朕认真想一想……也与内阁其余几位阁老商议一下。”

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表态,赵俊臣心中大喜,连忙答应了下来。

一旦是德庆皇帝按照赵俊臣的提议而行,对於赵俊臣而言可谓是一箭三雕的好事。

首先,可以增加国库的存粮与征粮,缓解今后几年的粮荒危机;其次,国库今后几年的余银又多了一项支出,依然会维持入不敷出的状态,这般状况下赵俊臣的庙堂地位也就会继续稳固;最后,这批田产今后进行拍卖之际,赵俊臣还可以趁机交好於民间的豪族搢绅,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势力影响。

这样一来,赵俊臣领着德庆皇帝来到东大街的目标,也算是超额实现了。

不过,正所谓机会难得,趁着这次机会,赵俊臣还想要实现更多目标,并不仅仅是环节粮荒问题,也不仅仅是“同济庙”的事情,赵俊臣还暗中准备着更多的小动作——德庆皇帝并未注意到,赵俊臣的长随许庆彦这个时候并未跟随在赵俊臣的身边。

*

接下来,德庆皇帝因为在东大街微服私访的经历,显得有些意兴阑珊,不像是此前一般兴致勃勃。

等到他与赵俊臣二人再次回到马车车厢之际,他也没兴趣再与赵俊臣绕圈子。

当张德询问德庆皇帝微服私访的下一站目的地的时候,德庆皇帝并没有再次询问赵俊臣的意思,而是直接答道:“近几年的朝廷粮荒,主要还是各地的天灾不断、田地欠收,朕很是心忧,想要去一家庙宇烧香祈福……张德,最近京城境内香火最旺的庙宇是哪家?”

张德作为德庆皇帝的身边人,这个时候也是心领神会,答道:“好似是一家名叫‘同济庙’的地方,听说香火极旺,也很是灵验。”

德庆皇帝轻轻点头,好似是第一次听说“同济庙”的存在,轻声道:“这家庙宇的名字好生奇怪,就只要灵验就行,咱们就去那里吧!”

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,张德就要扬鞭驱动马车,但就在这个时候,赵俊臣的表情微变,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,然后就神态严肃的阻止道:“陛下且慢!‘同济庙’去不得!”

……

……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