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节(1 / 2)

艳宠 陈云深 2126 字 15天前

苏若华微微一笑,说道:“李公公,且记好,皇上要吃的就是这样的白蒸肴肉。立刻上锅蒸熟,不能去其腥味。火候不易过,不然切起来皮就碎了,不美观且有损口感。你端去,以小刀一片片切给皇上食用即可。若吃不完呢,也可切做小块,晚膳时候煮在砂锅里面。”

李忠听得连连点头,又道:“姑娘说的有理,也得亏姑娘调度,不然我胡乱切了,可要闯祸了。”

苏若华又含笑说道:“这白蒸肴肉虽简单,里面学问却大。若是小看了它,做出来的当然就是不能吃的东西,也就莫怪人不爱吃了。”这些话,明着讲与李忠的,实则是嘲讽膳房里这些看热闹的厨子。

身为御厨,却连一方白蒸肴肉都伺候不了?

这不是笑话吗?

其实也怨不得那些人,御膳流水牌上一溜的山珍海味,谁耐烦细细琢磨这白蒸肴肉啊。

然而饶是如此,这些等着看苏若华笑话的厨子们,各个只觉脸皮甚疼——谁想到,这个小妮子居然有这么利落的手段!

当下,趁着李忠送早膳的功夫,苏若华略收拾了一下,便预备离去。

虽则还未见过皇帝,但再这么逗留下去,还不知要生出什么变故来。

她预备先到内侍省去报备了,即刻便出宫。

横竖,她如今本就不在宫里当差,皇帝又没下旨不许她出宫,走了也不算坏宫规。

才踏出养心殿,苏若华便见淑妃的彩仗正在门前落地。

她暗叹了一声,只得避在一边,屈身//下拜。

淑妃下了翟舆,却没有入内,径直向她走来,笑道:“苏姑娘,大喜呀。”

第二十五章

来者不善, 善者不来。

苏若华看着淑妃那笑盈盈的秀丽脸庞,即便厚厚的脂粉也盖不住眼下的乌青,而眼角处那细微的抽搐更出卖了主人的心事。

她浅笑回道:“娘娘康安, 大清早起, 便有这么好的兴致,来作弄奴才。奴才一介宫女, 有什么喜事可言。”

苏若华并不能算是个脾气柔顺之人, 行走宫廷安然至今,所凭靠的绝不是逆来顺受、唯唯诺诺。

无论,她面对的是谁。

果不其然,淑妃面上笑意微淡, 心中暗自忖道:她是蓄意向我炫耀恩宠,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?

想着,便将苏若华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, 见她依旧是昨日的宫女装束,并无异处,丝毫看不出是才承宠的样子来。

淑妃便又犯了嘀咕:这昨夜到底是怎么个故事?

想着, 遂试探问道:“苏姑娘, 这时候不去面上谢恩,却预备去哪儿?”

苏若华朱唇轻扬,说道:“奴才自然是出宫回太妃娘娘身边去。淑妃娘娘也不必打哑谜了,不就是好奇昨夜的事情么?皇上体恤奴才自京郊进宫,天色又晚,不便出城, 只是留奴才在养心殿住了一晚罢了。”

淑妃悬了一夜的心,霎时就放了下来。

然而,还不待她笑出来,苏若华便又说道:“淑妃娘娘,这与其整日关注旁人,还不若在自己的恩宠上面多下下功夫。”

淑妃陡然变色,苏若华这话直戳了她的心肠。

她厉声问道:“苏若华,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!你一个宫婢,竟胆敢质疑本宫的恩宠,是想以下犯上么?!”

苏若华浅笑道:“娘娘错怪奴才了,奴才不过是好心提醒。娘娘在宫中如何,心中自然有数。奴才是太妃娘娘的宫女,还不必为淑妃娘娘您操心。”

淑妃面色难看,想要斥责偏偏又找不出话来。她又不是贵妃,本就一向端着温良恭俭的架子,不能只因一时气恼就重罚这苏若华。

再说,苏若华毕竟是皇帝跟前的红人,她又怎敢?

苏若华看着淑妃那窘迫尴尬的样子,微微一笑,又低声道:“娘娘,可否借一步说话?”

淑妃虽是不悦,但亦想听听她还有何话可说,便向左右吩咐道:“你们暂且退下。”

待一众随从退到一射之地外,淑妃方才问道:“你有何话说?”

苏若华微笑低语:“娘娘,您的恩宠怕不似外界传说那般深厚吧?”

淑妃将唇紧抿成了一条线,冷冷说道:“你就是想说这个么?”

苏若华微笑道:“自然不是,奴才只是好意提醒,娘娘的处境,娘娘自知。奴才,只是有一句话想对娘娘说。”

淑妃扫了她一眼,问道:“什么?”

苏若华说道:“太妃娘娘久居甜水庵,也该回宫颐养天年了。”

淑妃听在耳里,只在心中计较。

苏若华又道:“皇上对太妃娘娘亦有一番孝心,如若娘娘能在此事上出力一二,皇上与太妃娘娘都会记着娘娘的好处的。再则说来,赵贵妃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女。如若太妃娘娘回宫,娘娘在宫里不是更多一位能说上话的人?”

淑妃只觉这话有些刺耳,睨着苏若华道:“本宫还没有落魄到,要投靠一个没有背景的太妃的地步。”

苏若华浅笑颔首:“娘娘说的是,娘娘出身名门,母家权势煊赫,娘娘更深得皇上爱重,自是无需助力。奴才不过白说一嘴,娘娘只当笑话便是。奴才还要赶着出宫,请娘娘准许奴才告退。”言罢,她屈身行礼毕,便向外走去。

淑妃看着她背影,目光之中尽是复杂。

苏若华的言语,听在耳中仿佛尽是讽刺,偏偏她一句反驳之言也说不出来。

何况,她所说似乎也并非全无道理。

皇帝想接太妃回宫,这件事是有的。

之前,淑妃一直犹豫,是否要插手此事。毕竟,赵太后与恭懿太妃不睦一事,阖宫尽知。她横插一手,虽或许能在皇上跟前博得些许恩宠,然而却实实在在的得罪了赵太后,似乎得不偿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