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0章 简王并不简单(1 / 2)

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1528 字 25天前

“各位父老,诸位身为我大明百姓,朝廷和国家未对诸位尽到保护之责,以致累诸位被掳掠于蒙鞑,受尽屈辱。孤在此向诸位赔礼了。”

4月10日,年仅14岁的简王朱由㰒,代表皇帝在大同迎回了第一批返回内地的被劫掠汉人。

自朱常洛去世,朱由栋返回北京建国以来。他对自己几位弟弟的教育从来就没有拉下。在方山学校,朱由㰒们要跟着那些幼年父母双亡的灾民子弟一起同吃同住,除学习各种功课外,还要进行简单的军训。他们唯一的特权就是身边有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员暗中保护,周末休假的时候可以回宫里吃顿大餐。除此之外,和普通平民子弟没有任何优待。

相反,作为长兄,朱由栋从这几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不断的给他们灌输一个观念:大明皇室受大明亿万百姓供养,那么皇室的成员就有责任保护大明的百姓。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,更是反复的被他讲过多次。

如此一来,从朱徽娟、朱由校开始,总之朱常洛的孩子们,在这个时代,都没有皇族子孙的骄娇二气。除了在方山学校学到丰富的知识外,这些孩子还因为身为皇家子弟,更容易站到顶层看问题,培养出了一身的雍容。

老实说,这三千多汉族奴隶,都是因为年老而被蒙古部族抛弃的。这年纪大,加上缺衣少食,如果不事先用稀粥养上一段时间,根本经不起长途跋涉。所以,朱由㰒见到这群人的时候,他们的脸上多少已经有了些红润。但是人人瘦削至极的脸庞,以及佝偻的身躯,还有多年劳作导致变形的四肢。还是让这位十四岁的少年眼眶发热。

朱由栋再怎么要求慈庆宫的孩子和平民同吃同住,他们也是天家贵胄。再加上这些年大明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好,本届内阁总体上又和今上配合默契。所以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饥荒了。如此长期营养不良的人,简王殿下在其短短十四年的人生中,是真的没有见到过。这一次代表自己的皇兄来到边境地区,是真的开了眼界。

但越是开了眼界,少年人的心里就越是窝火。

在把这些北归之民暂时安置后,来到大同知府衙门坐定后。面对一众官员,朱由㰒直接开口道:“众卿,这三千多北归民,如何安置,你们可都有办法?”

“呃……”下面的官员们互相看了一眼后,大同知府刘竟章站起身来:“殿下,我大同是府、镇同城。说起来臣是治民官,但其实整个大同就是个大军镇啊。”

“嗯?”朱由㰒轻轻的转过头,学着朱由栋的眼神看向这位知府:“怎么,刘卿的意思是,此事你大同府办不了?或者说,不想办?”

“臣惶恐。”刘竟章看到主位上的少年这样的眼神,不知怎么的居然心里有点慌。但终究还是站直了答道:“殿下,不是臣不想办,是臣办不了啊。这些北归之民,虽说早年大多都是大同、宣府等地的边民。但是被掳掠过去这么多年了,家里的亲戚啥的没有了不说,便是田产房屋,也很难有了。所以这样的百姓要重新入户,只能是挂靠在各里甲,按照畸零代管的方式入户。可问题难就难在这里啊。其一,畸零代管往往意味着家里没有劳力,虽然可以免税,但是整个里就要多负担一两口人的饭,还得划出十来亩土地给他们。如此,普通百姓只怕不愿。其二,臣这大同府,其实是个大军镇。大部分的田产都是军屯,照理,下官是不能管理军屯的。而大同府的民田范围极小不说,产出还很有限。这要是强行分派下去,只怕当地百姓不愿。其三,若是要分入军户,这些人年纪大了,也不知道大同镇是否愿意接受?再说了,大同总兵李帅,这会儿还在出征啊。”

“呵呵。”微微冷笑一下后,朱由㰒道:“那,刘太守认为,此事该怎么办啊?”

“殿下,大同田瘠民贫,确实承担不了如此多的人全部落户。以臣之见,不如,让这些北归之民去太原府或者潞州府(长治)?那里的田地,可比大同要好得多。如此,也是厚待了这些北归之民啊。”

哎,小的时候总是羡慕皇爷爷是皇帝,可以一言九鼎。后来大哥做了皇帝,开初觉得他一天到晚这么忙,很难理解。皇帝呀,出口成宪嘛,有什么事情,开个口,下面的人还不用心办事?等到在方山念了书,才知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。虽说方山学习数年,明白了很多道理,但是到了今天,我才知道,要办成一件事情有多难!我那大哥在皇位上,有多辛苦!

你这知府真当孤只是个十四岁什么都不懂的少年?岂不知我那大哥重建黄册的过程,在方山学校是每个学子都要反复学习,并有相关讲师甚至当年工作队队员反复讲解么?这一个畸零代管,可是意味着免税啊!平日里多少百姓想申请都申请不来呢!

说白了,这个家伙在这里支支吾吾,其实就是懒!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遇上事情本能的往外推——这事办好了没好处,办差了很容易惹上麻烦。所以,还是尽量不摊上的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