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太孙殿下出征(三)(1 / 2)

全球战国 混吃等死 1971 字 25天前

“殿下,您为何要如此?别人不知道建奴的底细,臣月月和您通信,您还不知道建奴的底细么?此战若胜,非议殿下不臣之心的言论必然充斥朝堂。若败,殿下储位不保!我大明未来的一代圣君,可能就此夭折!殿下,您怎能如此啊?”

在正式的旨意发布前一两天,熊廷弼作为边塞镇守文臣,在没有朝堂命令的情况下,悄悄的潜行入北京的兴华宫,见到朱由栋就是一阵咆哮。

和建州女真做了五年的邻居,熊廷弼如何不知道建州女真的强大?但问题是建州这些年低眉顺眼各种恭顺,而且对明朝有意的隐藏实力。由此导致即便是那两千铁岭卫的官兵被全歼了,整个大明上下,除了辽东镇一些有胆识的基层将领之外,个个都觉得建州不堪一击。个个都觉得这是一场稳赢的战事。

那么问题就来了:你皇太孙为啥要去抢这场能够稳赢战事名义上的统帅?是想勾结武人抑制文臣么?又或者是想豁取更大的声望?

这两条,前一条会引起文臣们的集体警惕,后一条会让他和太子本就不好的父子关系更加雪上加霜。无论怎样,都对朱由栋很糟糕。

而且,这还是这场战事打赢了,朱由栋才会得到如此待遇。要是打输了……

而和建州做了这么多年邻居,本身就在军略上有极高造诣的熊廷弼真的认为,这场战事,未必能够稳赢。

“节寰(袁可立的号)先生,你身为太孙的西席,在这个事情上怎么没有劝住太孙?这简直就是失职!”

“哈哈哈。”袁可立还没开口,朱由栋先笑了起来:“熊先生此时能够不顾自身安危回来跟学生说这些肺腑之言,学生足感盛情。”

“殿下!”

“诶。”轻轻摆手,阻止了熊廷弼再次发言后,朱由栋沉声道:“正是因为熊先生的教诲,让学生知道建州女真的实力其实很强,我大明此次动员这么点力量,未必就能够稳赢,所以,学生才要亲自上阵!”

深吸一口气,朱由栋坚定的说道:“学生是大明的皇太孙,是这个国家的储君。理所当然应该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国家的存续、强大而奉献全部心力,如果因为顾忌些许流言蜚语便驻足不前,那万一这场战事败了呢?学生以后岂不是要长期为辽东的局面而头疼?当今之世,各方强国均在崛起,而我大明建国已经二百四十余载,当真是步履蹒跚,危机四伏。正因为建州强大,所以必须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劲头,干脆、狠辣的将其消灭,否则,学生以后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整顿全国的各种问题?至于熊先生说,万一败了,学生的储位不稳,哈哈哈哈,此战若败,学生都不会生还北京,谁还在乎那个储位?”

是的,作为穿越者,朱由栋想得很清楚:建州猥琐发育了这么多年,此时的实力已经非常强悍了。若是不能在这一次就一举将其消灭,那么,辽东局势一片糜烂后,就算他后来登位,顶天也就比历史本位面的天启皇帝干得稍微好点。

在这个位面,其他穿越者想要的只是他朱由栋一个人的命,若是在竞争中确实搞不过,他自己抹脖子就是了,如此,百姓不会受苦,国家也不会倾覆。而建州女真,要的是整个大明的家国文化!身为穿越者,来到这个位面,若是连这个觉悟都没有,那也太没责任感了。

所以,不管这次出征会引来多少流言蜚语,他都必须迎难而上!若胜,为国家挖掉一个毒瘤。若败,他以死谢罪便是。

“……臣,明白了,如此,臣马上回宽甸去,整军备战。”

“嗯,熊先生,你回了宽甸后,把宽甸卫全军集结起来,学生已经发信给李国助和颜思齐,他们的舰队已经搭载着横海卫、四川镇兵和石柱千户所的白杆兵全体北上了。”

“原来如此,臣明白了,殿下这个方略极为稳妥。”

“这可是袁先生的方略,学生不过照做罢了。”

送走了熊廷弼,没几天,任命朱由栋为征虏大将军的圣旨也下来了,朱由栋和杨镐、杜松等人在平台接受万历陛见后。朱由栋迅速的来到了北京的宁远伯府。

“臣李成梁,拜见太孙殿下。”

“宁远伯年事已高,不必多礼,请坐,请坐。”

“臣多谢殿下体恤。”

“宁远伯,孤此次来的目的,您应该知道的。”

这一年已经八十五岁的李成梁早就老成了精:“殿下放心,莫说李家这么多人,早就为殿下效力多年,以后还要靠殿下的照拂。便是当此国战之时,李家作为大明将门,也必将竭尽全力。”

“嗯……国战,可是宁远伯,有些燕雀却说区区女真蛮夷,何须如此大军,还说孤抢着去做这场能够稳赢战事的统帅,是居心叵测。”

“殿下,既然是燕雀刮噪,又何必理会。”轻蔑的对最近一些文臣的言论表示了鄙视后,李成梁对着朱由栋大礼参拜:“殿下,努尔哈赤这条恶狼是老臣养出来,一开初老臣只是想让这狼崽子长壮实一点,帮臣把辽东的前门给看好。谁知道这狼崽子现在已经长得这么威猛了,而臣却是衰老不堪。更可虑的是,如松战死后,我李家的后辈没有一个是帅才,根本驾驭不了这头已经长成了的狼王。殿下,此战并不能稳赢,殿下万万要小心啊。”

“宁远伯能够说出这样的话,孤心甚慰。”朱由栋起身,将李成梁扶起来后,目光炯炯的看着这位老人:“所以,孤需要宁远伯的帮助。”

“老臣已经给所有在辽东任职的子侄写了亲笔信,让他们在太孙麾下一定努力作战,不要顾惜家丁的伤亡。让他们只听从太孙的安排。但有敢不服从太孙命令的,老臣亲自宰了这些不孝子孙。”

“如此,孤多谢宁远伯了,宁远伯好好将惜身体,孤看宁远伯这面向,说不得有期颐之寿。”

“不敢,老臣这个年纪,那真是说走就走了。以后我李家,还要太孙照顾。”

“请宁远伯放心,此战若败,孤必不生还北京,那就一切都不用说。若胜,李家当与孤荣辱与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