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棘手问题(2 / 2)

国策 闪烁 2780 字 1个月前

随着人民币逐渐获得主要结算货币的地位。共和国的金融资本家也登上了国际舞台。

当然,这些话题都扯远了。

战后重建开始之后,随着印度的国家基础设施逐渐恢复,以扩大内需、增强经济、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第二轮就业**就将到来。前提条件是。印度的民族企业家通过战后重建完成了原始积累,具备了更高阶段发展基础。

按照顾卫民的计戈打手 ”从该阶段开始,印度将逐步恢复战前耸济水

与战前一样,印度的经济主要面向出口,即出口导向性经济。与战前不一样的是。印度产,品的主要出口对象不再是西方世界,而是以共和国的主的东方阵营。因为在印度民族企业家的鼎虹识累阶段,其和国的金融资本家广泛介入,所以在印度主发展道路的时候,政府要利用金融资本家,引导印度经济朝有利于共和国的方向发展。按照顾卫民的建议,不但要在国务院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。还应该尽量利用全体代表大会。在代表大会中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。

虽然顾卫民没有明说,但是其意图很明显。

只有通过立法,才能为金融资本家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。

要让立法能够对金融资本家提供支持,就得让金融资本家在立法机构内有发言权。

从根本上讲,扩大印度的就业范围,肯定不仅仅为了提高印度人的生活水平。

不可否认,扩大就业范围,印度人的生活质量肯定能够得套提高,毕竟打手 个人参与劳动,收入不会高到哪里去,如果有2个人参与劳动,收入就能增加不少。而在印度战后经济恢复的初级阶段,肯定以基本工业为主,产业附加值不会高到哪里去,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也不会高到哪里去。要想提高印度工人家庭的生活质量,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就业范围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
当然,这么做的实质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共和国的问题。

对共和国来说,需要的就是印度的廉价商品。甚至可以说,这也正是王元庆积极策刮印度战争的根本目的。鼻和国没有足够多的劳动力生产廉价商品,就算有,劳动力成本也将高得吓人。根本没有竞争力。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来看,共和国根本不可能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,不然纪佑国也不会用其毕生精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,让共和国从低端产业国成为高端产业国了。

可以说。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印度的人力资源是王元庆最优先考虑的问题。

利用印度的人力资源,不但要从劳动力的角度看,还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。

打手 阶乙人口。绝对是个不能低估的市场。

哪怕印度只有!甥的中产阶层与富裕阶层,也意味着有打手 亿沁万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共和国生产的高端产品。如果这个数量增加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,也就是猕,那就意味着有引乙曰万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共和国生产的高端产品。这个庞大的市场,足以为共和国提供上亿个就业岗个。每年创造数十万亿的产值。

正是如此。王元庆才坚决反对“奴役。印度。坚持由印度人决定印度的未来。

顾卫民提到的第三阶段,就是以促进印度的产业结构升级为主要目的,通过技术输出与产业转移,在印度培养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,提高印度的生产效率。培养出数以亿计的中产阶级。

虽然这么做存在一定的风险,即印度进行产业升级会与共和国的企业竞争,而且主要问题还不是竞争,毕竟共和国企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是欧美企业。最大的问题是技术保密,准确的说,共和国必须同步进行产业升级。才能确保共和国在高端领域的竞争优势,不至与廉价的印度产品打价格战。但是从长远来看,即便没有来自印度的挑战,共和国也必须保持高端产业的优势地位,因为美欧不会放弃追赶的步伐,通过扶持印度打压美欧,从而迫使美欧加大投入对共和国形成压力,再迫使共和国加快前进的步伐,才能最有效的确保共和国在高端领域的优势地个。

简单的说。就是有竞争才有进步。

可以说。顾卫民的这份计戎打手 具有非常长远的战略眼光。

用后人的评价来说,顾卫民堪称引世纪的马歇尔,正是由他提出的这份计划,使印度搭上了共和国的战车。在经济、政治、军事、外交等等领域都离不开共和国,最终不但成为了共和国的盟友,还成为了共和国最重要的盟友。换句话说,印度战争后印度跟共和国的关系,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欧跟美国的关系非常相似。

从个人角度看,这份计划最终奠定了顾卫民在共和国的政治地个。

因为该计划写得非常详细,也非常到位。所以王元庆几乎一字没改,并且将主要工作交给了顾卫民负责。

虽然粮食与就业只是印度战后振兴众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两个,但是只要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,其他的众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或者说,其他的问题。实际上都是由这两个问题产生的。

当然。能否让印度在战后按照共和国的意愿迅速振兴,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。那就是战争必须得尽快结束。多打一天,美欧等西方国家就多了一天插手干预的时间;早一天结束,美欧等过就少了一天插手干预的时间。

即便共和国不能独霸印度利益,也必须主导印度的发展方向。

从这个需求出发,战争必须尽快结束,而且越快越好。